上海大学全国高校教师"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发展与教学科研能力双向提升研讨班"开班仪式于5月12日在温哥华电影学院报告厅举行,出席开班仪式的有继续教育学院陈方泉院长、副院长王惠珏和相关专家、教授。会上,继教学院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首先,陈院长介绍了上海大学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了国家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科范围覆盖了人文社科、艺术、理学、工学、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现在有25个学院,是一所学科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大学。在国际化方面,主要就是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与国内外著名的大学以及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和学术交流,建立相对完整的数码艺术学科群。同时,在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上打造学院品牌,在科研创作和文化产业上打造中国民族品牌。
本次研讨班是由我们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具体实施与管理,作为上大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学院,我们继续教育学院的主要宗旨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背靠上海大学各类优势学科,为社会、各类企业与高校提供高质量的研修培训。这一期的研讨班也是几近筹划,反复修改课程内容,并同国内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科专家与同行做了充分的讨论,最终形成这样一份4天的课程方案。
最后,陈院长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期培训拓展行业视野,为这个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预祝本期专题研讨班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在未来四天学习中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开班仪式前全体学员和出席会议的领导及部分教师在温哥华电影学院大楼前进行了合影。
本次参加研讨班的有四十多位全国高校的教师,其中学院副院长、系主任、专业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占有较高的比例。研讨班自5月12日至5月15日的4天中共分10讲授课。他们是: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黄心渊教授主讲"数字创意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数字创意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淮永建教授主讲"数字媒体动漫专业国家标准制定"、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创意专委会秘书长谢清峰教授主讲"数字媒体与产业业态"、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创意专委会副主任李四达教授主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概况"、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荣晓佳老师主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案例与交流"、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院长仲星明教授主讲"数字媒体专业教学质量体系"、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蒋敏老师主讲"数字媒体艺术科研项目设计"、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工系常务副主任黄东晋博士主讲"数字媒体前沿技术与创意实践"以及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祖厚超介绍了"虚拟显示,构建未来通信平台"。最后,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外籍副院长和系主任主讲"数字创意拓展"并就数字媒体专业就业前景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研讨班还组织学员参观了上海风雨筑公司文创基地。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淮永建教授解读了动画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国家标准。目前,我国有2800余所高等学校,56000多专业布点,由于地域限制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各地区的差异巨大,缺乏统一的详细评价标准,从而制约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为了将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坚持内涵发展,走人才强校的高校教育发展战略,国标的制定就是为了做到统一人才培养和统一人才评价标准。其意义在于将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内涵式发展的阶段,是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性工程,而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也是中国向世界发布了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标志性标准。淮教授还介绍了本部国标制定的基本情况,这个国标共历时4年多,组织了几百场探讨会和征求意见会,共涉及5000多人,50余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参与,涵盖了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本科专业,涉及56000多个专业点。本部国标具有三大原则和三大特点,即: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和突出持续改进的三大原则;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有"底线"又有"目标"和既有"定性"又有"定量"三大特点。这个国标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培养年限和学分上都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条列,对专业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和师资水平也作了详细的规定。总之,这个国标的内核就是"质量为王,标准先行"。
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创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谢清峰教授主要从数字媒体产业业态、数字媒体产业融合和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数字媒体与产业业态。首先,谢清峰教授诠释数字媒体中多媒体、全媒体、新媒体、流媒体和综合体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容和数字媒体传播载体和平台。当前数字媒体内容展现是以有介质化和无介质化两种。有介质化就是影院、网播和电视机的公屏;手机、电脑和PID的私屏和其他的水雾、烟雾、全息膜、LED风扇等。另外,还介绍了当前正在研发的8K全高清电视机以及8K所带来的产业链。其中,还特别介绍了人们所普遍使用的微信引发的产业变革,主要从消费娱乐、生活起居、链接推送和数据重构这四个方面的变化。最后,对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作了如下总结:1. 交互电影的发展;2. 我国许多村镇电视网络化发展空间巨大;3. 标杆媒体稳中有升,个性化媒体异军突起。
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创意专委会副主任李四达教授的开场白,首先介绍了本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成果。自2009年至今共发表了"迪斯尼动画艺术史"、"数码影像概论"、"新媒体动画概论"、"幻想艺术概论"、"交互设计概论","交互与服务设计","服务设计概论"等7部论著。详细分析了数字媒体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截至目前全国将有近200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就业蓝皮书中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排为"绿排专业",是全国高校范围内的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指数较高的专业,同时也是需求增长型专业。讲座中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拓展与融合,北京邮电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以及理工类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艺工融合的学科优势,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与研究体系中的创新性与前瞻性,拓展性与国际性的特点,以及2018年数字艺术类专业在全美200所高校的专业分布,还特别介绍了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和著名的艺术、媒体和技术学院院长斯文·特拉维斯教授。最后,引用了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新媒体教授,资深理论家和艺术家列夫·曼诺维其在《新媒体的语言》中所说的:19世界的"文化"由小说定义,20世纪的"文化"由电影定义,而21世纪的"文化"由交互界面定义作为结束语。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荣晓佳老师首先介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要求和毕业设计等一些列的要求。然后着重点展示了本人与各大公司合作的一些项目,如:与上海陆家嘴绿地公司PARASITISM的灯光装置,与上海国际舞台中心研发的舞台多媒体设计,与日本横滨灯光节制作的多媒体玄幻LED灯光等。整个演讲是以展示、互动为主,与学员们共同交流。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院长仲星明教授主要介绍了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关于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标准和要求,学生所需完成的学分、课时和教师明了自己上课的教学要点和教学的时间节点。本研讨会还是以互动、交流为主,每一位研讨者结合本单位的时间情况相互探讨关于课程设置,以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标准和毕业设计要求。仲院长还对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学生在学分制中学习的优点和产生的不利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蒋敏老师介绍了在数字媒体艺术科研领域可申报的项目,如可申报国家级项目的有: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省部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等。接下来主要是介绍自己如何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科研项目的一些心得体会,并提出,选题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当年的指南,选题要有吸引力,能激发共鸣,有可研性。蒋敏老师的演讲对在座的教师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借鉴作用,大家也提出了在申报项目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进行一起探讨,对今后各自在不同省,不同学校申报项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工系常务副主任黄东晋博士从数字媒体前沿技术与创意实践切入,介绍数字媒体在医学上的作用,如心血管介入手术;在老电影数字化修复系统工程项目的修复经历和实践,在三维动画快速创作系统中的手段与技术。
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技术总监祖厚超,主要介绍了VR/AR市场的发展和行业成熟的现状,以及VR/AR在全球产业的发展机遇、市场份额,VR/AR所涉及的设备领域的重要地位和覆盖的人群。
上海大学温哥华电影学院外教副院长介绍了学院目前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目前学院共发展了8个学科,其中7个是与娱乐有关的。学院为学生提供一年的修学证书,这个模式的修学远超过四年本科学生的学时数。从学期讲,一年分为6个学期,二个月一学期,年中没有寒暑假。学生在一年中可接触到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器材。目前学院有50多位外籍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很有实践经验的。据统计从学院毕业的学生中有超过70多学员参与了美国大片《速度与激情8》的电影拍摄。
电影制作专业系主任CHERYL-LEE介绍了电影人的发展以及本人所从事的一系列工作经历和经验。
根据日程安排,本次研讨会参观了上海风雨筑公司。公司借鉴国际化Crossover的理念,以国际+本土专业团队塑造了风雨筑风格的创作和设计特色,有遍布全国的展示馆作品,打造了业内最多的城市规划馆作品,铸就了在城市规划馆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并且该公司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多媒体展览技术。